北岳恒山
北岳恒山
HENGSHAN MOUNTAIN

天地有五岳,恒岳居其北。岩峦叠万重,鬼怪浩难测。唐 • 贾岛

VIEW MORE
scroll down

山岳协同 产业共赢 《美丽中国大家谈》(泰山篇)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


10月20日,大型系列全媒体访谈节目《美丽中国大家谈》(泰山篇)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。

 


 

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、美丽中国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张永利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常纪文,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、著名表演艺术家、周恩来总理扮演者、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形象大使刘劲,泰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孙磊,恒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曹启龙,嵩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魏玮,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江懋,华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马耀峰,南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胡融峰等嘉宾,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刘栋栋一起,聚焦“山岳协同、产业共赢”,推动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


 


 

嘉宾们围绕生态筑基、夯实产业共赢的“绿色底盘”;文化铸魂、厚植民族精神的“文化自信”;智慧助力、激活景区发展的“数字引擎”这三个话题展开热烈谈话。


 


 

张永利指出,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山岳作为风景资源来利用的国家。在14类风景名胜区中,“山岳型”数量最多。风景名胜区作为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亮丽样板,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,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、新动能。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风景名胜区必须模范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生态优先、保护第一。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系中,山岳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自然地理单元。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,“三山五岳”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进行自然保育、巡护监测等,不断提高相关区域、流域治理的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,为广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增强管护质效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
 

“中华五岳”和黄山作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是中华民族珍贵的、不可多得的自然文化遗产。一方面,作为自然文化复合体,在地域上各据一方、景观上各具特色、文化上高度融合,完整统一地具有中国疆域标志和国家象征的特殊含义,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地理基因和精神图腾,孕育了中国人的昂扬志气、坚强骨气、深厚底气。另一方面,作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、一万年文化史、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天然博物馆,真实立体地向全世界、全人类讲述着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、什么样的国家,中国人抱持着什么样的宇宙观、天下观、社会观、道德观,展示着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。“三山五岳”的“文化铸魂”,要把握三个重点:一是担当历史使命,发挥文化效益;二是讲求区域协同,统合文化根基;三是,拥抱技术变革,创新文化工作。


 

张永利总结了当前智慧景区发展的三大趋势:范围上,由“单点智能”迈向“全域协同”;功能上,由“管理工具”转向“价值创造”;理念上,由“技术应用”回归“人文关怀”。关于数智化赋能山岳型风景名胜区,打造全球IP,他提示三个重点方向:一要赋能自然生态保护,守牢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青绿底色。二要赋能内容生产传播,焕发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文化特色。三要赋能全球精准营销,提升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金银成色。


 


 

在保护中发展,在景区发展中高水平保护,最终方能实现良性互动。常纪文认为,做好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需要从严守规划、保持投入、AI监测技术全覆盖、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改善、发动游客参与和监督等几方面开展工作。在数字化特别是数智化的时代,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也发生改变,每个人既是游客,也是博主甚至主播,因此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务必要在信息化潮流中开展充分调研,摸清游客的心理和动态,开展数字化和数智化转型,通过景区的个性化展示、数字化打造及景区间协同介绍,给予游客充分的信息和选择的余地。


 


 

刘劲表示,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五岳文化,这件事本身就极具价值。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,中华文明一脉相承,具有无与伦比的长度和韧性,是唯一没有间断的文化。无论是传统的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,都支撑我们走到今天。影视作品对景区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,让传统文化活起来,将五岳文化和影视结合,是一项重要的课题。要充分使用AI等新技术,让艺术家走进景区,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和创新的作品,为文化赋能。


 


 

孙磊表示,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,生态安全是泰山的“生命线”,文旅发展是其“动力源”。对此泰山在主景区坚定不移“做减法”,把生态、遗产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,始终坚持保护为先、规划先行;在政策保障、技术赋能和业态创新上“做加法”,为保护与发展筑牢支撑;以“保护为基、发展赋能”实现“做乘法”,初步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。在文化传播方面,通过在内容挖掘上做“深”,在载体构建上做“新”,让泰山文化既有历史厚度,又有时代温度。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技手段,让泰山的管理更高效、服务更贴心、体验更有新意。泰山具体从用数字给管理“提效”、用智能给服务“暖心”、用科技给体验“加分”这来三个方面展开探索。


 


 

优美的生态环境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标志之一。曹启龙从“治山”“治水”两个方面,介绍了北岳恒山30余年的植树“绿色接力”。同时结合独特的边塞文化和“人天北柱”的险峻奇观,介绍了近年来恒山风景名胜区在系统推动文化研究利用,深化文旅融合,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,以及北岳文化与现代IP碰撞中产生的新机遇、新思路。


 


 

魏玮用“画圈圈”来形容嵩山的空间规划,用“美颜”生态修复来打底,用“搞气氛”活化利用增活力,用“科技狠活儿”数字科技保长效,以“形、颜、神、魂”四位一体,做到“天地之中”C位协调,最终实现“文化”与“生态”两个普遍价值的协同,让世界遗产不仅存在于历史书里,更活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。同时在数字化背景下,36亿年的嵩山正悄然进行一场华丽的转型,借助科技力量,从一个静态的观光地升级为链接全球文旅、充满活力、可沉浸体验、可便捷互动、共享共建的“智慧体”,绘制出人民期待和惊喜的智慧答卷。


 


 

江懋以“三个强化”:强化系统保护、强化产业发展、强化辐射带动,叙述了黄山如何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,进而走出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之路。她认为,发展文旅产业不仅可以服务美好生活、促进社会经济,同时对构筑人类精神家园、展示中国形象、增进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。在以数智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的赋能加持下,黄山持续开拓国际市场,深化数智赋能,扩大世界影响,为全球山岳景区提供了示范经验。


 


 

马耀峰认为,华山“绿色底盘”打造,不是靠惊天工程,而是靠“一点一滴”、靠景区职工的辛勤汗水、广大游客的护绿意识形成、靠实行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措施,才让华山的“险”与“绿”真正实现了长久共生。近年来,华山立险峻地貌与文化基底,通过“科技造境、文化融魂、全域传声”的实干举措,让“华山论剑”这个IP变成了可感、可玩、可传播的旅游吸引力与文化影响力。期待与五岳同仁携手打造“中华五岳文化IP”,推出联名产品、共办文化盛事,将五岳各自的文化符号串联成一条博大精深的“文化朝圣之路”。


 


 

胡融峰从守绿、兴绿、护绿三个方面,介绍了“五岳独秀”的衡山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,在守护绿水青山、厚植南岳高质量发展底色方面的实践与收获。同时对如何通过守正、融合、搭台,打造南岳独特的“文化磁场”,把佛道共存的包容根脉、深入人心的寿文化、火文化、祭祀文化,从“摆着看的资源”变成“摸得着的体验”,进行了详细介绍,期盼共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。


 

群贤毕至,共绘华章。嘉宾们通过交流、展示各自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思考,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更好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,通过名山文化厚植民族文化自信,用智慧经济激活景区发展的“数字引擎”,向世界讲好美丽中国的故事。


 

本次活动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、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,美丽中国万里行活动组委会、泰安市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。

 

关键词: